首页 >> 多室花科

盐业-管理体制改革观察

文章来源:富景农业网  |  2022-07-12

盐业:管理体制改革观察 2009年12月17日,一个期待已久、令人振奋的改革消息从“国企垄断、公共利益与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传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已经拟定了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正是各界强烈要求的取消食盐专营制度,彻底放开工业盐的管理。

此消息一出,在工业盐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下游用户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表示,改革30年了,但受政企不分、专营扩大化的行业垄断之苦的工业用盐企业却一直像孤儿一样被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如此不合理的工业用盐体制,一日不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算到位!

最不合“市”的体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是承袭了中国历史上对盐业专营的长期做法。目前我国实行盐业专营制度,缘由是为了普及碘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该《办法》比1990年生效的《盐业管理条例》更加明确了盐业专营制度。这使得中国的盐业由此成了标志性的垄断行业。其垄断主要存在于批发销售环节,涉及两个相关市场:一是食盐,二是工业用盐。

据了解,目前,我国盐业企业分为两个层次:底层为制盐企业(即盐场),体制形式多样,大多为国有企业;上层为专营企业,从事盐的批发业务,同时具有对盐市场的管理职能,盐业部门通常挂盐业公司和盐务管理局两块牌子,实行政企合一。这种政企不分、高度垄断的盐业专营体制,使得上层专营企业在市场机制中既充当了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员的角色,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体制腐败行为。

自1996年食盐专营制度形成以来,我国食盐的出厂价基本没变,每吨在三四百元。而盐业公司转手以每吨2000元以上的价格向零售商销售,形成4倍以上的利润。

山东潍坊一家盐场的老板告诉记者:“达标盐1吨才140元,加工成碘盐后大约200元/吨,加上运费也不会超过300元/吨,成本是0.30元/千克。当然了,长途运输运费可能会多一点。而我们这儿盐业公司的批发价格竟然是2600元/吨,平均2.6元/千克,接近10倍的利润,这是不是暴利?”

“我们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太大。如果取消专营,充分竞争,盐价自然会降下来。如果那样,我们需要付出的危险成本不会降低,但利润却没了,谁还会去卖私盐?”一个私盐贩子坦言。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毛晓飞在这次“国企垄断、公共利益与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上透露,盐业公司从生产企业手中购买食盐的平均价格为400~500元/吨,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25元/吨,但盐业公司平均批发价格为1500~2000元/吨,整个批发销售环节的价差就高达4倍。

“我们天天盼望国家能制定出使国有大中型盐业企业走出困境的政策来,眼下这个体制不改不行了。”一位盐业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始建于1994年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碘盐厂,是国家首批确认的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年产20万吨食用(加工)盐和其他多品种盐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但2008年8月25日,该厂被迫关停。该厂原厂长王双海告诉记者,大多数食盐生产企业都归属盐业公司管理,由盐业公司下达生产计划和配额。如果不归属盐业公司,则很难拿到足够的生产计划。当计划不足时,企业运营就会难以为继。海化碘盐厂尽管产品质量多年来保持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就因为拿不到生产计划和配额,只能关门歇业。

来之不易的胜利:两碱用盐终于可以自主

盐是化学工业之母。盐酸、纯碱、烧碱都是以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在工业发达国家,化工用盐一般都占到总盐耗量的90%以上。除两碱外,染料、精细化工、制革、石油勘探等产业也需要一定的盐作为原料,也称为小工业用盐。

盐业专营制度致使下游用盐产业长期发展不良,无法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下游用盐企业就一直在抗争,呼吁改革。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那场以盐碱联合为标志的盐业体制改革,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盐是两碱的主要原料,生产1吨纯碱要耗1.5吨盐,用盐成本占到纯碱生产总成本的30%左右。由于原料就近的原则,碱厂大多建在盐场的旁边。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两碱企业归化工行业管,盐场归轻工行业管。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有的盐碱两家厂挨厂、门对门,却不能直接卖盐和买盐。原盐必须到盐业管理部门走一趟“计划”,领取准运证、盖上准运章,跨省跨市地绕一圈,最后再以高价被抬进碱厂的大门。

事实表明,这种管理体制对盐碱两个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制约。例如1992年,纯碱行业的生产水平提高了,但经济效益却滑坡了,行业不得不提出“限产、保价、多出口”的方针以扭亏增盈。而造成纯碱行业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主要原料的盐涨价没商量。对盐场而言,尽管盐涨价了,却没有使盐场的经济效益变好。因为在盐大幅度提价所增加的利润中,盐场仅得到小部分(约30%),其余大部分利润(约70%)被各级盐业管理部门(也就是各级盐业公司)所得。那时,盐场的经济效益普遍不好,亏损面也迅速扩大,有的主要产盐省的亏损面甚至达到80%。因此,这样的管理体制也引发了盐场的不满。

1995年8月,经山东省和潍坊市批准,山东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实现了跨行业的盐碱大联合,成立了山东海化集团。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碱厂与最大盐场的联合,影响很大。1996年8月,原国家经贸委在山东潍坊召开了盐碱联合经验交流推广现场会。全国16个省市的经贸委主任、盐场和碱厂的厂长经理等120多名代表参会。此后,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盐业总公司联合成立了青岛海湾集团;天津市“三大化”和“两大盐”联合在一起重组为渤海化工集团;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和大连复州湾盐场等联合重组为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年内,先后在十几家盐碱企业之间实现了联合。打破行业管理垄断后,盐碱企业都有了自主权,可以自由决定产品愿意卖给谁不愿意卖给谁,价格可以双方协商。这是盐碱联合前后最本质、最难得、最鼓舞人心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本来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条件。

10多年后,再回首这段盐碱联合的改革路,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实行了数千年的盐业专营体制形成了第一次巨大的冲击并取得了胜利。它把严密的盐业垄断体制撕开了一条大口子,为10多年后彻底的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垄断的彻底瓦解:小工业盐市场彻底放开

小工业盐本不属于专营的范围。但是,各级盐业公司都纷纷以“防止冲击食盐市场”为由,硬将小工业盐纳入专营范围。1995年11月,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工业盐供销体制和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1872号),决定放开两碱工业用盐。然而这一文件对两碱以外的工业用盐管理没有明确的说法。这就使得各地盐业公司钻空子竭力强化专营体制。各地盐业公司借加强食盐市场管理之名,尽可能把食盐专营范围扩大、延伸。目前,整个海洋化工行业副产的精制工业盐,由于没有小工业盐生产许可,也没法找到物尽其用适得其所的归宿。不少省份小工业盐的销售权、运输权、定价及定量权等仍被盐业公司掌控,还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吨工业盐出厂价多为150元左右,但是一经各级盐业公司专营后,盐价马上上升到五六百元,甚至高达800多元。全国小工业盐用量每年大约是1000万吨,仅此一项,各级盐业公司每年就能获取三四十亿元的垄断收入。而各地小工业用盐则苦不堪言,激烈的矛盾冲突年年不断。

小工业用盐被垄断,而非盐业系统企业生产的盐也被垄断。

山东海化股份公司氯化钙厂是世界最大的氯化钙生产企业。该厂年氯化钙生产能力35万吨,目前产量在20万吨左右,按每生产1吨氯化钙副产0.5吨精制工业盐计算,一年副产精制工业盐10万吨左右。目前这些工业盐由于没有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的许可,只能作为原盐用作纯碱生产的原料,每吨不到150元。该厂生产技术科科长于丙胜介绍说,这部分精制工业盐质量非常好,氯化钠含量高达96%以上,其余为大约3%的水分和1%的氯化钙。氯化钙对人畜的健康都是有益的。日本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曾免费来厂里做过化验,结果显示该精制工业盐作为腌制盐非常理想。但就是因为没有盐业主管部门的许可,出口谈判被搁浅。这部分精制工业盐作为原盐用于纯碱生产怪可惜的,就好比已经用面粉蒸成馒头了,又把馒头粉碎了生产面包一样。如果这部分精制工业盐能按酿造、腌制盐进入消费市场,价格按450元/吨计算,每吨就多创效益300元,一年就净增效益3000多万元。

小工业用盐是我国盐业垄断体制的最后一道屏障。各地小工业用盐都在眼睁睁地盼望着工业盐垄断体制彻底打破的那一天。随着那一天的到来,中国市场上又将会增添一股强大的活力!

咯血的护理措施
女性谨防冠心病发作
性欲亢进的病因都有哪些
药物+饮食调养康复